第七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成长

2019年06月28日 16:18  点击:[]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动物;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亚里士多德

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心理学实验发现:人一旦失去和他人接触的机会,大部分的人就会产生幻觉,失去运动的机能,且变的心理失调.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心理学家丁瓒1947)

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二、人际交往的一般功能

信息沟通功能;心理保健功能;自我认识功能;个性发展功能

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交往平淡 不敢交往 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不易交往不懂交往

四、大学主要人际关系

1、同学关系

(1)普通同学(克服嫉妒) (2)班干(换位思考) (3)室友

2、师生关系(1)一般老师(礼貌、主动) (2)辅导员(换位思考)

3、异性关系

4、网络关系

五、大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过度设防——与他人相处时所产生的防范心理。比如,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或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总是怕对他人说心里话被人笑话等等。使周围人对您产生心理距离而敬而远之,从而阻碍正常的人际交流.

猜疑妒忌型——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很容易暗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或者心里不平衡;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却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或者超越自己;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

自我封闭型——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一道道屏障,故意把自己封闭起。

自卑型——是由于自我认知发生偏差,过多地低估自己,怀疑、轻视或看不起自己而形成的。比如常受他人指责或限制、自我消极暗示、性格内向、自尊性过强等。

强势沟通型——不注意对方感受,不自觉流露出优越感,自我中心的过问别人闲事,都是强势沟通,言者头头是道,听者老觉得拳头不断的挥过来

拖累症型——患有拖累症的人,看到别人的苦难,就仿佛那是自己的苦难一样,就忍不住想帮对方,于是先会抛出一大堆建议,如果对方不主动改变,那么他会扑上去,用尽力量帮对方解决他的问题,而且是没有原则地帮助对方假若对方是意志比较强大的人,那么就会讨厌拖累症患者,于是敬而远之。假若对方是有依赖习惯的人,那么就会和拖累症患者粘到一起。由此,他们逐渐沉溺到这样一种关系模式——你忘我地帮助一个人,而那个人会严重依赖你。并且,常常会不感恩。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不能剥夺另一个人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一个人势必会从受挫中成长,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个人能力就会得以发展。由此,假若我们替这个人背负他的痛苦,帮他化解一切难题,那么,这个人就无法得以成长。

六、人际交往的心理规律

1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初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很深刻,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也会起着指导作用

晕轮效应:指由知觉对象的某一个有关特征推及到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形象的心理倾向

近因效应:最近的信息对人的知觉具有较大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刻板印象: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地看法

互酬效应:互相酬偿:能力、性格、感情、兴趣、信息,能为别人提供帮助的,总是比较受欢迎的。

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我们对人的看法,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会对对方产生影响,对方的行为结果也越来越接近这种看法。我们每天都在传递着我们如何“看”的信息,这种信息除了通过语言传递外,还可能是通过表情、目光、肢体语言,甚至通过我们带给大家的氛围来传递

投射作用:与人交往时,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所接受的性格、态度、观念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2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相邻吸引——交往双方的空间距离越接近,越容易互相吸引;

相悦吸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双方的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会影响彼此间的吸引,尤其是在初次交往时,形象因素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形象因素会逐渐减弱。

相似吸引--双方在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容易彼此吸引,尤其是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相似会使双方在情感上更加融合,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更大。

互补吸引--交往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对等吸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能给对方带来收益和酬偿,就能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这种互惠主要表现为感情互惠,人格互尊、目标互促,困境互助,过失互谅等。

交往能力是当今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3 人际吸引的理论

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恩赫克洛利提出。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人们在交往中交换物质、赞许、声望、爱慕、服务、信息、认同、赞赏、尊重、信任、讨厌、轻视、误解、帮助。

4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真诚 尊重 平等 宽容 角色互换

七、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的标准之一。不善交际,缺乏交际能力,就有可能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工作。因此,要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增加人际吸引的因素。

2 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第一,提高交往品质。交往要诚,以真诚待人。交往要信,不讲信用,或不信任朋友,交往 很难深化。交往要厚,就是对人要仁厚、宽厚,与人相处要热情,以心换心。

第二,微笑待人。微笑是友好的天使,它凝结了善良、理智、才学、胆识、情感和力量,把尊重、喜爱、信任、关心和温暖送给相识人们。

第三,赞美他人。真心真意、恰如其分的赞美会给对方以心理满足,从而引发对方畅叙衷肠,倾吐心曲,引为知己。

第四,交谈。谈话之道讲究措词文雅,态度诚恳自然,语言富有感情。

第五,人际称呼。人际称呼是人们直接交往说出的第一个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与感情的亲密程度,称呼任何人都要符合对方的身份、年龄、职业、民族、生活特点,力求准确无误。

3 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

交往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需要,更要考虑了解他人的需要。

克服自卑羞怯心理。要增强自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患得患失;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

加强事业感,端正事业观,开阔自己的胸怀.

4坚持人际交往的原则

第一,遵守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诚实守信。

第二,宽容原则。宽容,指对他人的思想、观念、举止和行为的容忍态度,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以友善的态度待人。

第三,尊重原则。尊重包括自尊和尊他。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轻浮,不骄傲,不自卑,不谄媚。尊他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情感、爱好、习惯及隐私等。

第四,真诚原则。真诚包含两层意义:真,即真实,言行一致,不虚伪;诚即诚恳,始终善意待人。

第五,互酬原则。互酬就是互相酬谢,互相帮助,是指人与人在思想、感情、行为、利益等方面的礼尚往来。

思考题:

1 你的人际交往状况如何,有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2 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3 人际交往的规律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条:第六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 下一条:第八章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