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

2019年06月28日 16:22  点击:[]

大学生学习心理教育是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查阅有关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调查资料,发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心理障碍。如对某大学7个班的148名大学新生进行“入学后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的调查,结果发现:40%的大学新生回答“希望有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5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对某大学物理系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学习勤奋程度同高中相比,自认为有所提高的占9%,大体相当的占29%,有所下降的占37%,大大下降的占25%;对某大学化学系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的问卷调查显示:自认为“学习积极主动”的占23%,“一般能完成学业但学习比较被动”的占45%,“对学业采取应付态度”的占23%,“不能完成学业、学习放任”的占9%。这些体现学习心理障碍的数据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焦虑,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据某教育界权威人士反映,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专业知识技能高不成低不就,无法胜任岗位工作,缺乏投身科研工作的能力”等问题,这无疑对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根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懒惰、自卑、兴趣偏狭、消极归因、逆反等。下面,对这些现象分别做以剖析。

1.厌学。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目前,厌学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情绪消极,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正常,经常上课迟到,甚至逃课。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效率降低,考试成绩下降。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因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有的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有的因学习的时间较长。

2.焦虑。“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它由多种感受交织而成。焦虑可分为低度焦虑、适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而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则相反。焦虑过度会使学生感到沮丧、痛苦、失望、内疚,而焦虑不足则会使学生不思进取、萎靡、消沉、灰心丧气。”引起焦虑的原因来自许多方面,其中可能是由于自尊心受到损伤,可能是增加了失败感和内疚感,还可能是缘于心理受到虐待等,紧张、不安、焦虑、忧愁、烦躁、恐惧等混杂在一起,最终形成焦虑状态。

3.懒惰。懒惰是一种怕苦怕累的心理现象。这类学生以为考上大学就完事大吉,学习上不肯用功,不求上进,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常常表现为怕动脑筋、懒于思考,平时“玩”字当头,“混”字当先,只图一时安逸,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究其根源,有的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认为“背靠大树有凉乘”;有的认为自己有个好爸爸,“车到山前爸有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自卑。“自卑是羞于落伍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低下的客观事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心理创伤所致,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类学生有的虽经一再努力,但成绩总是提不高,丧失了进取心;有的由于学习成绩太差,主观上又不努力,在学习上一再受挫,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鼓不起学习的勇气;有的觉得考研无望,竟争无资本,因而自甘落后,自我轻视,自我消沉。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社会影响不良有关;有的是由于学校教育失误造成的;有的因个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自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影响极大。

5.兴趣偏狭。兴趣偏狭即兴趣狭窄。这类学生兴趣比较单调,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圈子之内。其原因有的属学生本身的认识问题,兴趣不广泛;有的因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偏狭不仅影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他们生活内容的丰富性。就学习而言,兴趣偏狭很难获取丰富的知识,也很难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6.消极归因。“归因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消极归因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问题。如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不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上去找原因,而往往把责任推给教师,认为教师教得不好,或认为学习环境不理想,影响了自己学习的进步,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当他们因学习上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没有勇气作自我批评,总是设法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或以他人类似的行为来为自己开脱。消极归因是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不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对自己学习的进步也有不良影响。

7.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作为客体产生的向心理活动。”具体来说,是一种“你要我这样我偏不这样”的情绪。这类学生常常表现为上课时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或明听暗顶;对老师和学校采取的许多教育措施无动于衷;对老师教给的知识毫无兴趣;对同学的热心帮助不予理睬;对家长的教诲加以排斥。就其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失当、思想方法片面是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逆反心理,必将对其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

1、所学专业与个人志向不一致带来的烦恼

2、学习动机缺乏造成的空虚和懈怠

3、学习动机过强导致的焦虑和抑郁

4、学习成绩下降造成的自尊心受挫

5、学习负担过重引起的紧张和压力

6、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学习疲劳和不适

7、考试过渡焦虑导致的烦躁和失常

三、大学生学习心理困扰的自我调适

1、树立现代的学习观念

大潜力、高目标的观念;自主学习的观念;科学学习的观念;创新性学习的观念;勤奋学习的观念;实践中学习的观念;全面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

2、逐步培养职业情感

3、适当地调整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的强度成正比;特殊情况下,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的强度成反比——不切实际的动机越强,心理压力越大,情绪就会过于紧张,降低学习的效率

4、适度地降低考试焦虑

端正对考试的态度;制定好学习和复习的计划;注意身体健康和营养;给自己以良好的心理暗示并学会放松;寻求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帮助

5、劳逸结合讲究卫生

合理使用大脑——兴奋状态与抑制状态;心脏;预防急性。

恶性传染病——集体生活中要注意生活小节;锻炼。

6、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

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抗干扰能力

7、及时地解除心理疲劳

何谓疲劳? 放松训练

四、考试焦虑

1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一是情绪上表现出担忧、焦虑、烦躁不安;二是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三是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四是身体上表现为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具有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在考前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反应,如:过分担忧、恐惧、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在临考时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手足出汗、发抖、频频上厕所、思维浮浅、判断力下降、大脑一片空白;个别学生在考场上出现视障碍,如:看不清题目、看错题目、漏题丢题、动作僵硬、手不听使唤、出现笔误等等。

2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大学生更看重考试的外在价值,如获得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各种荣誉,对其内在价值掌握知识却重视不够。造成考试焦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造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试本身。如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题目越难,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竞争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发考试焦虑。

二是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而当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学业失败时,也可能会激发其考试焦虑。

三是知识掌握程度。我们经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考试的难易是相对的,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推崇考前一周效应,本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匆忙上阵,面对考题,感到任务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

四是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如一些学生将考研重要的人生目标,考前以发誓言、写战书等方式激励自己的斗志,人为制造紧张空气,使部分学生感到考研失败可耻,整天笼罩在失败的恐惧之中。

2)主观因素

造成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个性气质特点。那些敏感、易焦虑、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考试焦虑。

二是考试经验。大学生多数在中学时代都有考试成功的经验,而进入大学后,偶然的考试失败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将过去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运气好,而将大学的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三是知识掌握与复习准备。

3 考试焦虑的调节

1)充分的复习准备牢固掌握知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2)正确评价自我,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

3)学会放松放松有许多方法,我们介绍两种:

一是身体放松。(1)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 (2)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吐出来;(3)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脚、双腿、背部、颈、手心。

二是想象放松。可以放轻音乐,自己想象在轻柔的海滩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赤脚走在海滩上,海风轻轻吹拂,听海浪拍打海岸,将头脑倒空,达到放松的目的。

4)开展考前心理辅导

对一些敏感、焦虑、抗挫折能力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提高考试技巧,有效地化解外来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思考题:

1 你的学习中曾经有过一些什么问题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2 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3 你准备怎样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

上一条: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成长 下一条:第七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