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成长

2019年06月28日 16:39  点击:[]

一、关于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高兴的事,心里总会涌上阵阵喜悦,据说那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叫做多酚胺的物质的结果;遇到不高兴的事常表现出沮丧、愤怒、悲伤等反应,那是大脑产生的叫XX刺激素的结果。一般事过境迁会很快恢复平静的心态,但如果屡次遭受挫折就会使人长期陷入焦虑不安之中,这些都是人的内心体验,它们复杂多样,与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发展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

情绪(emotion)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发生有其生理基础,具有不随意性、不可控制性: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心律、血压、呼吸、内分泌、和消化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焦虑——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恐惧——身体颤栗、瞳孔放大;愤怒——汗腺分泌增加、面红耳赤,这些都不由人的意识控制。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情感挫折、生活灾难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情绪上的反应,即使你再不愿意。甚至努力控制,情绪也会出现。

情绪是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人的不同生理状态反映在人的知觉上,到达意识中,会出现下面的内心体验,如:受到伤害——痛苦;朋友聚会——兴奋;面临危险——恐惧(尽管隔着玻璃,后面几头狮子张开血盆大口也心惊胆颤);遭到侮辱——愤怒;失去亲人——悲伤。

情绪的行为表现形式 情绪不仅体现为生理反映和内心体验,而且会直接反映到人的行为中:⑴面部表情:喜笑颜开、愁容满面……,⑵声音表情:抑扬顿挫、低沉哀婉……,⑶动作表情:坐立不安、手舞足蹈、垂头丧气……

情绪的类型:几种分类方法

⑴根据需要满足的结果:生理需要→基本情绪(情绪)、社会需要→社会情绪(情感)。

⑵我国古代七情之分:喜、怒、哀、惧、爱、恶、欲。

⑶17世纪笛卡儿(Descartes)的六种基本情绪:羡慕、爱、恨、欲望、愉快、悲伤。

⑷前苏联心理学家将之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

⑸积极、消极情绪(有称为正性或负性情绪)。

⑹正常情绪(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如:高兴、平静、愤怒、自卑、惊恐、嫉妒等)、异常情绪(情绪困扰、情绪不良或精神病者发病时的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情商,也称情感商数(EQ),是近年来被大学生和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实情商并不是一个很科学的概念,而是人们与智商相比较而杜撰出来的词汇。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德·萨洛维(Salover,P.)教授和新罕布大学的约翰·梅耶(Mayeer,J.D.)教授首先开展了对情绪智力(EI)的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包括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运用情绪信息引导个人的思维能力等。1995年戈尔曼(Goleman,D.)将情智分为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的情绪,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现在所说的情商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其中情绪在整个非智力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情绪反应变化的因素

是什么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呢?

⑴情境 人逢喜事精神爽,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会极大地影响人的情绪。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⑵需要 得到他人称赞会感到喜悦和荣耀,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和成就的需要,受到他人冷落,感到失落和孤独,是因为自己被接纳和亲情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也是追求实现自身各种需要的过程,大学生的需要是多样化、多层面的,在实现这些需要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必然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

⑶遗传 主要表现在人的神经类型上,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气质类型,或脾气秉性。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反应不同。

⑷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有周期性,如果处于低潮,通常表现为思维不清、身体疲惫、情绪低落、行为退缩,以至模糊了生存的意义。反之,良好的状态则情绪高涨,充满信心。另外人的生理周期同样也会影响情绪的变化。

⑸认知 同样的事情我们会做出不同的认知评价,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如果我们对它做出良好的认知评价,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激起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反之,就会整天牢骚满腹,觉得谁也对不起我。说到底,一件事是好是坏,就看你如何评价它,看你做出怎样的选择,认知改变了,情绪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情绪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

学业方面,如情绪积极乐观时,学习效率倍增,情绪低迷、忧郁、烦躁时,学习也会一团糟,学习出色的人首要的条件是不是聪明?心理测试否认了这一点,学习最优秀的大学生与一般的大学生比较,在智力水平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他们多数只属于中等偏上,甚至还有的偏下,但是却发现这些优秀学生在心态上,即情绪的稳定性上,比一般人强得多,--所以稳定的情绪状态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身心健康方面,现代医学证明,人们患生理疾病时70%同时伴有心理上的病因,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直接威胁人类的重要病症,都与人的情绪状态有直接关系。大学的生活,长期的学习压力,一些学生的失眠、紧张、神经性头痛、消化系统疾病等,大都因为情绪状态没能得到很好的调整,大学生中常见的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也大多与不良情绪密切相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都强调情绪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因此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四、大学生情绪表现的特点

处于向成年人过渡期的大学生心理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其内容趋向于深刻、丰富,其表达趋向于隐蔽,其变化逐渐走向稳定,接近成人,但仍然存有许多尚不成熟的方面,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情绪反应:

⑴ 外向、活泼、充满激情 这点是就大学生整体而言的,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和激情。

⑵ 情绪延迟性,趋向心境化 中学时代的学生情绪反应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大学生的情绪反应往往不会受外界环境刺激的改变而随即消失,表现为一定的延迟性,趋向心境化。而情绪的心境化是大学生情绪的重要特点。

⑶ 情绪体验 更加深刻、丰富、敏感、细腻,并带有社会内容的情感。

⑷ 波动性与两极性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和成熟,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还带有明显的起伏波动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性。

⑸ 冲动性与爆发性 大学生富有激情,对任何事情都比较敏感,有时一旦爆发,自己则难以控制,甚至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和冲动,这对于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其矛盾时,在对待学业生活的挫折时,常常走极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⑹ 矛盾性与复杂性 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机遇和选择,常常处于复杂的矛盾状态,如:既有独立愿望又依赖他人的矛盾,既不满自己又不想承担责任的矛盾,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关心的矛盾等等。

⑺ 内隐性与掩饰性 大学生的情绪表现虽然有时也会喜形于色,但已经不会像青少年那样坦率直露,不少大学生常会把自己的情绪隐藏或掩饰起来,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体验并不一致,这些无形中给同学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使某些人带来情感困惑。

⑻ 想象性 有些大学生还会出现自我陶醉或沉湎于某种负性情绪状态之中,甚至会陷入某种想象出来的欢乐或忧虑中而不能自拔。

五、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又称为情绪的适应不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反应过度:

⑴愤怒

例:某男生,大三学生,平时少言寡语,周围的同学都能从他冷漠和充满敌意的目光中感到此人难以接近。一天,因为一件小事与外班一学生发生冲突,大打出手,动用了凶器,使对方致残,被开除了学籍。事后了解到,他在中学期间曾受到过校园暴力的伤害,从那以后,他对任何人都抱有敌意,凡是他认为有意伤害他的人,马上会产生报复的愤怒情绪,才酿出了这次的恶果。

愤怒是人的基本情绪反应,从程度上分,可分为不满、气恼、愤怒、暴怒、狂怒等。上述学生的行为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应有愤怒的强烈程度,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实际是过去经历遗留下来的仇恨的转移,也可以说是迁怒,结果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如果有过被伤害的经历且常常陷于愤怒情绪不能自拔的,应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态调整,早日解脱出来;对于容易引起情绪表达方式不当、过激者,应学会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缓解自己的冲动情绪。

⑵焦虑过度

焦虑情绪本身并非是一种情绪困扰,如考试前的焦虑几乎每个人都要发生,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一个人没有焦虑或是焦虑不足,就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所以无论是听课还是课下自习,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焦虑。但过度的焦虑往往也会因过分的紧张而使人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这里所指的就是过度的焦虑,其自身的焦虑程度已经构成了对学习、生活的不良影响和干扰。

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可分为:①情境性焦虑,又称反应性焦虑,指由于面临考试、学习、当众演说等外界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②情感性焦虑,是指对预期发生的事的担心、对自己的过错感到自责等引起的焦虑反应;③神经性焦虑,则指由于情绪紊乱、恐慌、失眠、心悸等心理和生理原因引发的焦虑。克服焦虑的方法也很多,主要有放松训练、改变认知、角色训练等方法。

⑶过度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是指当事人在某种环境强烈刺激作用下产生的适应的反应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伴随着多种负性情绪,如在紧张的同时会附加恐惧、震惊、厌恶,过度应激甚至会附加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情绪感受,所以,它实际也是一种消极的不良情绪。

2.情绪反应不足:

大学生的情绪反应不足主要表现为忧郁、冷漠等。

⑴忧郁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现为没有激情、忧心忡忡、长吁短叹、话语减少、食欲不振等生理心理反应。大学生群体中忧郁表现比较普遍,如:有的同学因为不敢面对学业中的竞争和学习的压力,或者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陷入忧郁,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行为活动水平下降,回避与人交往。严重的还伴有心境恶劣、失眠,甚至会出现轻生倾向。

需要特别区分的是忧郁情绪与抑郁症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忧郁情绪属于不良情绪干扰,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抑郁症则属于精神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⑵冷漠

同样是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表现,对人对事处于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这些人,表现为对生活没有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漠然置之,无精打采;对同学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人的冷暖无动于衷;对集体活动麻木不仁。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教授形容这种状态的学生是“无欲望、无关心、无气力”的“三无”学生。冷漠是一种对环境和现实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心理反应,虽然冷漠带有一定的心理防御性质,但是它会导致当事者萎靡不振,退缩躲避、自我封闭,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克服冷漠要从建立责任意识入手,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开展人际交往,积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来。

3.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泛化:

例:一位大学生一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由于一时紧张,出现了口误,引起同学们的哄笑,并被老师批评,从此每上这个老师的课,他都感到极度的紧张、焦虑、尔后发展到恐惧,他只好坐到最后一排,但还是恐惧老师注视他的目光,很快严重到不敢进教室、恐惧进教室,恐惧所有的上课老师的目光。这个学生是由于当初偶然事件引发的负性情绪的体验,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逐渐泛化到了所有相似的情境中,造成了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情绪障碍。

负性情绪并非不良情绪,同样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必要的反应,它可以激起人内在的潜能——趋利避害,使人脱离、避开造成不良心态的环境。但是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迁移泛化,就会严重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系统脱敏、认知改变,暴露疗法等多种心理调节的方式。

4.不能接受或不可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例:一位同学说,平时学习,头脑中常常闪现一些毫无意义的杂乱念头,本想克制,但越克制越严重,为此他苦恼不堪。这个学生的情绪困扰是由于他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接受的缘故。

我们现在应该知道,情绪的出现,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的感受,不管你是否愿意,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当我们对某种负性情绪不准备接受甚至排斥时,实际却正在关注或强化它。

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韦格纳(Daniel Wegner)让一些大学生做被试,事先规定,谁也不能想到白熊,如果谁想到了,就必须按眼前的电铃按钮。结果实验开始后的5分钟内,这些大学生几乎都在不停地按电铃。因为他们在排斥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正在关注和强化着这些观念和感受。这个实验解释了为什么同学们越是惧怕考试紧张就越紧张,越是担心在重大场合出丑就越出丑。造成这种情绪困扰的内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于追求完美、不良的心理定势,早期负性事件的阴影,神经性焦虑等,解脱的方法:一是尝试着接受自己的情绪状态,——随它去,顺其自然,二是让自己学习不追求完美,不苛求自己。

六、情绪的调节

情绪对于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调节情绪、管理情绪,做自己心境的主人,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是人格成熟的条件。

㈠了解情绪成熟与情绪健康的标准

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应该有情绪上的成熟,即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反应水平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要求相吻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了健康情绪的六个特征: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有清醒的理智;适度的欲望;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

㈡认识把握自己的情绪

现实中,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像火山,平时悄然无声,但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剧烈喷发,有的人如同大海的浪潮,潮落时渗到沙滩上,看不见又摸不着,涨潮时连自己也会淹没。其实,情绪并非无法预测和控制,也有发生发展的规律,大学生要做情绪的主人,必须学会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1.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自己的气质、性格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要借助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的气质、性格有所判定,并经常检讨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不断提示自己予以改善。

2. 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 所谓情绪年龄(emotional age)是人的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志。当一个人的情绪与其应有的情绪表现相符合,即具有了相应的情绪年龄。如:一个孩子受了委屈,即使是在大庭广众目前也会哇哇大哭,一个成年人对委屈的表达就隐讳得多。

检验人的情绪年龄水平有两个条件:①看他情绪反应符合什么年龄段的认知和逻辑水平。有的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变得虚伪了,明明自己不高兴还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这正是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所应该表现出来的情绪掩饰性。②看他用什么方式表现和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的过度照顾,在情绪稳定性、自我控制、表达能力方面,常滞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

3. 从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中追根寻源

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有关,一般讲,幼年时期或在成长经历中处于比较平和、乐观的生活环境的人,其情绪更趋于稳定和积极。如果曾经有过挫折、创伤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带来情绪上的伤害。

㈢掌握常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根据控制手段的不同消除情绪困扰,可以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类。(药物治疗是通过镇静类药物来控制情绪障碍,稳定情绪;神经外科手术是针对有器质性病变的严重的情绪障碍者,并且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为之的),对一般的情绪困扰者心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又可以分为自我调节和心理医生辅导治疗两种。

1. 自我调节方法:

⑴音乐疗法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的情绪情感的表现方式之一,曲调和节奏不同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曲调代表不同的情绪:A调高扬、B调哀怨、C调和蔼、D调热情奔放、E调安静优雅、F调淫荡、G调浮躁。有人对近代音乐的乐调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了乐调与情绪的关系。

在国外,音乐调节已经应用到了外科手术及精神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病症的治疗上。如忧郁烦恼时可以听《蓝色的多瑙河》、《卡门》、《鱼舟唱晚》等意境广阔、充满活力、轻松愉快的音乐;失眠时可以听莫扎特的优雅宁静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乐曲;情绪浮躁时可以听《小夜曲》等宁静清爽的乐曲。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状况,选择适合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心情。

⑵静观与内省法 这是用反观自身的方式,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消除不良情绪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在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时,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或坐或卧,慢慢地通过调节呼吸或放松使心情平静,将精神集中到自己的思想活动上,观察自己头脑中正在出现的念头,让它随来随去,不去执着地想,也不期待新念头的到来,慢慢地就会进入一种平静而舒适的状态。这时再回顾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感到苦恼、压抑、烦闷与不安,一次找不到原因也没关系,坚持这样的锻炼,一旦抓住了感觉,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找到问题的症结。

⑶自信心训练 真正的自信心训练要靠自己的力量,要贯穿于生活的每时每刻,即在做每一件事之前从从容容。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是第一步;做事情时全身心地投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丢弃没必要的担心是第二步;面对暂时的挫折不后退,并想方设法去克服是第三步。这样几次成功的经验就会使你自信心增强,进而摆脱困扰。

2. 心理医生辅导治疗方法:

⑴放松训练

⑵系统脱敏训练

一般来说,放松术和系统脱敏是侧重行为方面,而不是注重内在心理问题根源的消除,因而有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因此在调节情绪问题时最好采用认知疗法,从观念上寻求改变,从根本上消除紧张情绪和其他不良情绪。

㈣学习合理情绪理论(此法也称认知转换法或认知疗法)

1. 合理情绪理论

又称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①诱发情绪发生的事件(activating enents)

②人们对诱发事件的认识(beliefs)——所持的相应的信念、态度和解释

③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2. 原理:

对事件的正确认知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对事件的错误认知是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反应产生的直接原因,错误认知的背后往往是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非理性观念,它会使人陷入逆境而不能自拔。

3. 由错误认知引发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有:

⑴思想绝对化:即对什么事物都认为必须或绝不会发生的信念,其日常用语多为:“应该、必须、一定、绝对”等等这种人刻板僵化、总是苛求完美,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的困扰。

⑵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这种非理性特征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有两类——正确或错误,一次工作失误就是不可救药了,朋友一次失约,就是从来不可信。

⑶灾难化:常会表现为“一旦出现了……,天就要塌了”、“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等等。如一次考试失利,就认为自己已经彻底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

⑷认知消极:看问题只看消极的一面,看不到积极的一面,形成了消极的认知定向。

⑸妄自菲薄: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过于苛刻,常常不假思索地加上“不好”的帽子,常常处于内疚、自责的心理状态。

⑹夸张:对周围的事情和自己的身心变化故意夸张,而不对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思索。

⑺责任感的泛化:认为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是由于自己不负责造成的,有悔罪的感觉,并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4. 合理情绪理论的应用:(步骤)

⑴当处于情绪困扰时,先清醒自己的头脑,把自己认为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认识一一列在纸上

⑵从头至尾看一遍上述的几种不合理观念,并与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

⑶找出引发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

⑷对非理性观念(旧认识)进行辩驳、纠正,找到合理的观念

⑸建立合理的信念,达到情绪的改善

例:一大学生叙述了一件被朋友伤害的经历: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主动帮助了朋友,而当他遇到困难时,朋友却视而不见,为此他感到被欺骗了,很愤怒。通过对这个学生认识的分析,找出他不合理观念是——我帮助了他,他就应该帮助我。通过讨论,这个学生把“应该”改成了“希望”,把认识变成了:“朋友遇到困难我帮助了他,是我主动而且愿意的,并且我也希望我遇到困难时他同样也会帮助我;但是我真遇到困难时他却没有帮助我,我为此感到遗憾,我虽然不高兴但不会感到生气。”

6掌握合理情绪理论和方法,当我们遇到情绪困扰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恶劣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保持客观正确的认知心态,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思考题:

1 谈谈你对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

2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有哪些?

3 了解自己的情绪健康程度,谈谈怎样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

上一条:第四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成长 下一条:第六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

关闭